English

红绿灯下

1999-04-1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袁楠 刘建凌 我有话说

条条马路和万千车辆构成密密的交通网,在城市的肌体里活泼有力地奔流。红绿灯高高地闪烁着,仿佛在给城市讲述它看见的故事——

“百日整治”展现交警风采

不知什么时候,南京人惊讶地发现,骑车闯红灯、逆行、走快车道……种种违章现象似乎突然间被神奇的法力扫荡一空。

随之,“百日整治”这个有“南京特色”的响亮的词语也铭刻在市民的记忆里。

“加大对非机动车的管理力度!”去年2月的一次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会作出这样的决定。紧接着,省委常委、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,市长王宏民就整治南京市的交通秩序作了重要批示。3月1日,一个前所未有的“非机动车秩序百日整治”活动在南京纵横交错的马路上开展起来。这天一清早,市委副书记王浩良,市委常委、副市长罗志军,市公安局局长吕庆继、副局长谢庭泽等走上街头,成为首日执法者中的一员;公安局、交管局的民警们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中。起初有一些市民不理解,怎么骑车违章也要重罚50元?南京在册自行车190万辆,小小的自行车管理顿时成了街谈巷议的焦点。这期间,有抱怨、有指责,但更多的是广大市民对“百日整治”的拥护和赞成。南京的交警们忠实地履行着职责。交管局每个大队都设立了“委屈奖”,“百日整治”期间,这成了一面灿烂的旗帜,交警们的无数酸甜苦辣在这面旗帜下升华成一个大写的“人”。

不能忘记的是省市党委、政府、新闻单位和社会各界对“百日整治”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,营造了良好的整治氛围,而全方位的社会化宣传更使“百日整治”产生了巨大的威力。50万份《告全市骑车人的公开信》、50万份《非机动车安全常识调查问卷》、电视和报纸对非机动车违章者给予公开曝光等等,使百余万市民受到了教育。紧接着开展的“百日巩固”进一步体现了执法者依法管理的决心和力度。交管局领导说,坚持严格处罚并不是目的,而是一种促使人们树立交通文明意识的教育手段。处罚一个人,教育一家人,带动一片人。严管之下,规矩成方圆。

“百日整治”只是南京交通管理在“三年面貌大变”中一个雄浑壮丽的鼓点,已汇入新三年目标的进军声中。

一张小小联系卡“管”住了20万中学生

还记得1998年春天,中央电视台、香港大公报报道了一条引人注目的“小”新闻:南京市中学生持卡骑车!20万中学生的自行车被一张小小的联系卡牢牢管束住了,使得这个古老的城市交通更加流畅。

也许在每个大城市,中学生骑车都让家长、老师、交警忧心忡忡:他们有个性、有热情,特别是男生为了更像男子汉,双手脱把、高速竞车、离座摇摆骑车、闯红灯……孩子们不知道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举动背后,车祸的阴影正悄无声息地袭来。

这样一些黑色数字让人们的心灵沉重、窒息:单单1997年一年,南京市发生中学生骑自行车造成的交通事故34起,伤残19人,死亡15人。伴随着“百日整治”的深入,如何使这些孩子骑车守规,让交管部门的领导着实动了一番脑筋,通过教育部门的支持,在鼓楼区试行中学生“持卡骑车”的管理办法取得了成功。凡骑车上学,持有“交通安全联系卡”的中学生,发生违章后执勤交警收下“联系卡”,统一反馈学校教育处理。怕老师、怕丢面子的中学生们,被一张小小的卡片管住了。

试点成功后,公安交管部门趁热打铁,把“持卡骑车”推向全市20万中学生。省公安厅、省教委联合发文将此经验在全省推广。

各区教委对学生和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,每个学校都有一名副校长专管此事,孩子们的变化更迅速、更可喜。短短的几个月,骑车违章大幅度下降。家长们无不称赞此举深得人心。年底,交警部门的统计结果令人欣慰:1998年与中学生有关的交通事故比上年下降了62%。而中学生们由此激发出更强烈的责任心、荣誉感和安全意识,这是不是“持卡骑车”更令人快乐的成果呢?

智能化管理的交通新篇章

路口的红绿灯曾经那样灰暗过:交警在路中央聚精会神地指挥,却不免顾此失彼;机动车与非机动车,车辆与行人交织冲突……行者焦躁,交警烦恼,现有的管理形式实在不能适应交通发展了!

“三年面貌大变”活动开展以来,随着城市道路的改造和新建,南京市人均占有道路面积比过去增加了2平方米,交警数量却因为各种原因减少了200人,市公安局和公安交管局的领导心头沉甸甸的。调研、磋商……终于形成了这样的共识:向科技要警力,要速度。

首先,从改造落后的红绿灯指挥系统入手。传统型的红绿灯指挥系统不仅单调,而且弊端明显,有序中的“无序”总让人感到不够和谐。在市公安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,交管局终于研制成新型的长臂多相位信号系统。用了半年时间,在全市85个主要路口分别安装使用,为南京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
这是一幅比梦想还要美丽的图画。如今在南京市区的各主要路口,高耸的长臂式指路牌、线道牌遥遥地提醒着驾驶员;科学规划路段增加了车道,相当于新增道路50多公里;与多相位信号灯同步显示的倒计时器让人一目了然,而左转弯非机动车的二次等待区成了一个安全灵活的枢纽;原来四五个警察都忙不过来的路口,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应付自如,即使没有警力也流动有序。

新西兰驻华大使热情洋溢地称赞说:“南京很美,南京的交通设施能同发达国家媲美。”

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王武龙曾有一段批示:市交通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,广大公安干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,希望能把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抓下去,使我市的交通秩序再上一个新台阶。国家公安部交管局领导也动情地表示,要把南京交通管理的经验推向全国。更有期盼的目光越过今天展望明天:电子警眼、机动车驾驶员记分制、122卫星定位系统,让交通管理形成立体构架;军车管理也有了“军警共建工作卡”,公交车也“持卡”上路……“一路都是绿灯”的绿色管理不再遥不可及。

现在,南京市公安交警部门已在勾画和实施1999年交通管理蓝图。去年12月20日全市原有的48个指挥岗台全部撤除,一线执勤民警实行动态巡逻管理。今年2月,又在11个基层大队建成电视监控系统,与市交通指挥中心联网传输监控图像。管理模式以“静”向“动”的改变,科技投入直接面向基层一线,大大增强了交通管理的覆盖面和交警的管事率。与撤除岗台之前比较,目前警力到位的管理面已增加了26%,市区交通管理的控制面达到95.3%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